特殊過程能力確認是ISO9001標準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同時它又是國內認證界最令人困惑的事項之一,筆者在多年的審核實踐中發(fā)現,這一問題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明顯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認證誤區(qū)
將標準7.5.2條款用于日常監(jiān)測。
在審核中,經常看到受審核方甚至審核員將7.5.2條款用于日常監(jiān)測。其實,所有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日?刂贫荚7.5.1條款的調整范圍內,7.5.2條款則只用于對特殊過程的能力進行確認。
以重要性作為特殊過程的識別依據。
特殊過程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結果不能或不易精確測定。我們知道,所有的結果都由造成這一結果的過程的因素決定,過程影響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可以確保結果在期望范圍內,而怎樣才能將這些過程影響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正是特殊過程能力確認的任務。
其實,特殊過程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不是由人們規(guī)定的。如,焊接汽車大梁顯然比焊接一個碗柜重要,但焊接的過程沒有區(qū)別,重要性取決于過程結果可能產生的風險。因而,某個過程是否是特殊過程,只存在能否識別,而不存在是否規(guī)定。
是否識別出特殊過程是無所謂的事。
正確識別特殊過程至少有兩個用處:一是如果不能正確識別特殊過程,就不可能系統(tǒng)地分析其過程影響因素,造成主要過程影響因素控制的不足或缺失;二是標準對特殊過程確認有明確要求,若實際存在特殊過程而又未能識別出來,可能造成特殊過程確認活動的缺失,給認證注冊帶來影響。
確認對象的困惑。
按照標準要求,所有的特殊過程均應予以確認,但確認的要求因過程及其重要性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公認的過程影響因素是人、機、料、法、環(huán)五大因素,對于不同的特殊過程,五大因素的影響程度有主次之分。如對于焊接過程,主要影響因素是人員技能和工藝方法,而對于熱處理過程,主要影響是工藝方法和設備能力。因此,對于不同的特殊過程,首先應識別出主要影響因素,有重點地予以系統(tǒng)、全面地確認,其他次要因素則只需要一般地進行確認即可。
特殊過程能力確認應以證實過程能力充足為確認的最終目的,確認的方法和要求應與確認的目的相匹配。不同的過程,其影響因素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同樣的過程,因其重要性不同,確認的程度有復雜和簡單之分。所以,在正式確認前應予以充分策劃。
誤區(qū)之二:策劃誤區(qū)
確認方案策劃不合理。
確認方案策劃不合理有多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以日常生產參數監(jiān)測代替過程確認,因這種情況較少見,其原因是沒有理解標準的要求,因篇幅所限,這里不多作分析。
一種是以日常生產參數作為確認參數,這在申請認證的企業(yè)中比較普遍。從表面上看,企業(yè)進行了確認,但這一確認只能證實平時使用的參數可以保證質量,但不能證實規(guī)定的參數都能確保結果滿足要求。
還有一種常見的策劃不合理方案是,規(guī)定每次試驗只做一個樣件,這樣的試驗結果易受偶發(fā)因素干擾,而具有再現性的試驗才能充分證實某種內在的規(guī)律性。況且,對于有些過程的結果評定還需要作各種破壞性試驗,這也要求每組試驗應產生足夠多的樣件。
以日常使用的檢驗規(guī)程代表過程確認的評定標準。
過程確認的評定不同于日常產品檢驗,它應包括產品評定和綜合評定。在日常生產中,由于檢測手段的限制和考慮到檢驗成本,很多企業(yè)簡化了產品評定的檢驗要求,如許多小企業(yè),對于特殊過程往往只檢驗產品外觀質量,但在過程確認時也這樣做,就無法作出產品是否滿足要求的合面評價。所以,產品評定應盡可能多地包含產品特性值。
綜合評定準則包括的面則更廣一些,除了對各樣品組進行綜合評價外,還應包括對確認條件的適宜性、確認過程的可信性、確認記錄的證實性等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得出過程是否通過確認的結論。
以日常使用的過程監(jiān)測記錄或檢驗記錄代替過程確認紀錄。
確認要求比日常生產要求要全得多,所記錄的確認信息應能描述確認的試驗過程和評定過程,而日常生產監(jiān)測或檢驗記錄中所設計的欄目不能容納確認所需要的信息,如各樣品組不同的生產條件/設備/人員、各樣品組及每個樣品所有評定項目的測量結果、綜合評定的信息等,將造成確認記錄的證實性不足。所以,標準 7.5.2d條款規(guī)定要對確認記錄的內容進行策劃。
誤區(qū)之三:應用的誤區(qū)
確認與應用脫節(jié)。
特殊過程確認的目的是為了應用過程控制,所以確認的結果應對過程控制的策劃和實施起到指導作用,但筆者在審核中經?吹剑词故钦_地進行了過程確認的組織,在應用確認結果時也會出現脫節(jié)現象。如編制的工藝文件未按確認結果作必要修改;未經再次確認而盲目擴大應用范圍。這樣,已做的確認活動就失去了意義。
再確認需求。
再確認需求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規(guī)定一個再確認的時間間隔(如一年),而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這種規(guī)定的不合理性在于它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其實,只有當過程影響因素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才存在再確認的需求。
另一種再確認需求的規(guī)定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卻沒有進行再確認,如手工電弧焊改為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熱處理加熱爐進行了大修等,卻沒有進行確認,這就是實施失控的問題了。
誤區(qū)之一:認證誤區(qū)
將標準7.5.2條款用于日常監(jiān)測。
在審核中,經常看到受審核方甚至審核員將7.5.2條款用于日常監(jiān)測。其實,所有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日?刂贫荚7.5.1條款的調整范圍內,7.5.2條款則只用于對特殊過程的能力進行確認。
以重要性作為特殊過程的識別依據。
特殊過程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結果不能或不易精確測定。我們知道,所有的結果都由造成這一結果的過程的因素決定,過程影響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可以確保結果在期望范圍內,而怎樣才能將這些過程影響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正是特殊過程能力確認的任務。
其實,特殊過程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不是由人們規(guī)定的。如,焊接汽車大梁顯然比焊接一個碗柜重要,但焊接的過程沒有區(qū)別,重要性取決于過程結果可能產生的風險。因而,某個過程是否是特殊過程,只存在能否識別,而不存在是否規(guī)定。
是否識別出特殊過程是無所謂的事。
正確識別特殊過程至少有兩個用處:一是如果不能正確識別特殊過程,就不可能系統(tǒng)地分析其過程影響因素,造成主要過程影響因素控制的不足或缺失;二是標準對特殊過程確認有明確要求,若實際存在特殊過程而又未能識別出來,可能造成特殊過程確認活動的缺失,給認證注冊帶來影響。
確認對象的困惑。
按照標準要求,所有的特殊過程均應予以確認,但確認的要求因過程及其重要性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公認的過程影響因素是人、機、料、法、環(huán)五大因素,對于不同的特殊過程,五大因素的影響程度有主次之分。如對于焊接過程,主要影響因素是人員技能和工藝方法,而對于熱處理過程,主要影響是工藝方法和設備能力。因此,對于不同的特殊過程,首先應識別出主要影響因素,有重點地予以系統(tǒng)、全面地確認,其他次要因素則只需要一般地進行確認即可。
特殊過程能力確認應以證實過程能力充足為確認的最終目的,確認的方法和要求應與確認的目的相匹配。不同的過程,其影響因素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同樣的過程,因其重要性不同,確認的程度有復雜和簡單之分。所以,在正式確認前應予以充分策劃。
誤區(qū)之二:策劃誤區(qū)
確認方案策劃不合理。
確認方案策劃不合理有多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以日常生產參數監(jiān)測代替過程確認,因這種情況較少見,其原因是沒有理解標準的要求,因篇幅所限,這里不多作分析。
一種是以日常生產參數作為確認參數,這在申請認證的企業(yè)中比較普遍。從表面上看,企業(yè)進行了確認,但這一確認只能證實平時使用的參數可以保證質量,但不能證實規(guī)定的參數都能確保結果滿足要求。
還有一種常見的策劃不合理方案是,規(guī)定每次試驗只做一個樣件,這樣的試驗結果易受偶發(fā)因素干擾,而具有再現性的試驗才能充分證實某種內在的規(guī)律性。況且,對于有些過程的結果評定還需要作各種破壞性試驗,這也要求每組試驗應產生足夠多的樣件。
以日常使用的檢驗規(guī)程代表過程確認的評定標準。
過程確認的評定不同于日常產品檢驗,它應包括產品評定和綜合評定。在日常生產中,由于檢測手段的限制和考慮到檢驗成本,很多企業(yè)簡化了產品評定的檢驗要求,如許多小企業(yè),對于特殊過程往往只檢驗產品外觀質量,但在過程確認時也這樣做,就無法作出產品是否滿足要求的合面評價。所以,產品評定應盡可能多地包含產品特性值。
綜合評定準則包括的面則更廣一些,除了對各樣品組進行綜合評價外,還應包括對確認條件的適宜性、確認過程的可信性、確認記錄的證實性等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得出過程是否通過確認的結論。
以日常使用的過程監(jiān)測記錄或檢驗記錄代替過程確認紀錄。
確認要求比日常生產要求要全得多,所記錄的確認信息應能描述確認的試驗過程和評定過程,而日常生產監(jiān)測或檢驗記錄中所設計的欄目不能容納確認所需要的信息,如各樣品組不同的生產條件/設備/人員、各樣品組及每個樣品所有評定項目的測量結果、綜合評定的信息等,將造成確認記錄的證實性不足。所以,標準 7.5.2d條款規(guī)定要對確認記錄的內容進行策劃。
誤區(qū)之三:應用的誤區(qū)
確認與應用脫節(jié)。
特殊過程確認的目的是為了應用過程控制,所以確認的結果應對過程控制的策劃和實施起到指導作用,但筆者在審核中經?吹剑词故钦_地進行了過程確認的組織,在應用確認結果時也會出現脫節(jié)現象。如編制的工藝文件未按確認結果作必要修改;未經再次確認而盲目擴大應用范圍。這樣,已做的確認活動就失去了意義。
再確認需求。
再確認需求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規(guī)定一個再確認的時間間隔(如一年),而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這種規(guī)定的不合理性在于它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其實,只有當過程影響因素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才存在再確認的需求。
另一種再確認需求的規(guī)定是合理的,但實際上卻沒有進行再確認,如手工電弧焊改為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熱處理加熱爐進行了大修等,卻沒有進行確認,這就是實施失控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