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的前段,上接幽門,下連盲腸,盤曲于腹腔中下部,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成人小腸長約5~6米,相當于身高的4倍。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其功能是進一步消化來自胃的食糜,并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進入血液和淋巴。小腸管徑一般較細而均勻,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構(gòu)成。小腸粘膜上有許多腺體,分泌堿性的消化液,PH約為7.6。小腸液的主要作用是:①稀釋功能。大量小腸液可稀釋腸內(nèi)容物,降低其滲透壓,從而有利于吸收的進行;②保護功能。含粘蛋白和帶弱堿性的小腸液具潤滑性,它可以小腸粘膜表面起減弱機械刺激的作用,并能增強腸壁對胃酸侵蝕的抵抗力。腸粘膜上皮細胞還可選擇性地分泌一種免疫球蛋白(lgA),對某些具強傷害性的抗原起反應,從而起免疫保護作用;③消化功能。小腸液中含多種消化酶,除腸激酶外,還有淀粉酶、肽酶、脂肪酶、核酸酶、麥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在胃液、胰液和膽汁對食物作用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食物最后的化學分解作用。小腸粘膜有許多環(huán)狀皺襞,上面長滿密集的指狀絨毛,絨毛上皮細胞腸腔游離面的細胞膜又特化成許多微絨毛。小腸粘膜的這些結(jié)構(gòu),使其面積比光滑的腸管增加了600倍,大大增加了小腸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面積。小腸如果發(fā)生腸瘺或腸梗阻,就會引起機體營養(yǎng)的嚴重紊亂和體液平衡失調(diào)。小腸如果切除全長的70%以上,將危及生命。小腸有節(jié)律的分節(jié)運動,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酶充分發(fā)揮化學分解作用;使食糜與小腸壁緊密接觸,利于吸收。小腸的蠕動能把食糜向大腸方向推進,微弱的逆蠕動又可防止食糜過早通過回盲瓣進入大腸,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吸收。某些因素能引起小腸運動的障礙,如腸粘膜的炎癥過程可引起腸運動亢進,使食物推進速度加快、未經(jīng)完全消化的食物和大量水分進入大腸,從而引起大腸分泌機能和蠕動加強,導致水分來不及吸收而發(fā)生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