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片无马赛克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在线播放_国产综合A级片视频_亚洲va无码va亚洲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涎腺混合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8

  涎腺包括三對大涎腺(即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以及散布在分布于口腔粘膜下的許多小涎腺,這些涎腺組織發(fā)生腫瘤的比例較高,為常見病。一般來說,各涎腺中,腮腺發(fā)生腫瘤最多,占80%;頜下腺腫瘤約占5-10%;舌下腺腫瘤較少,僅約1%左右;小涎腺腫瘤約占10-15%,混合瘤是發(fā)生于涎腺的一種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其多發(fā)生于腮腺部位,但也有發(fā)生于頜下腺及小涎腺者,發(fā)生于舌下腺者則極少見。

臨床表現
  1.好發(fā)于腮腺,其次為頜下腺及腭腺。 2.生長緩慢,周界清楚,質地中等硬度,表現呈結節(jié)狀,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但腮腺深葉及腭部者由于周圍組織的夾持固定作用而不活動。 3.涎腺造影顯示為良性占位元性病變。 4.生長加快、硬度增加、活動度下降甚至固定、面神經麻痹、皮膚潰瘍等惡變征象。

診斷依據
  1.涎腺部位之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 2.腫物小者表面光滑,大者呈結節(jié)狀,質地中等偏硬,無壓痛,活動(發(fā)生于腭腺者可不活動),無面癱。 3.涎腺造影示良性占位性病變。 4.B型超聲波見境界光滑的反射圖像,內部回聲波分布光點均勻。

治療原則
  1.因腫瘤部位常較深在,一般不宜作術前活組織檢查。 2.常需手術當中作冰凍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3.混合瘤為臨界瘤,單純包膜外切除常有復發(fā),多次復發(fā)可有惡變,故應適當擴大手術安全緣,不同部位手術原則為:小涎腺混合瘤:瘤體外0.5cm的正常組織內切除;頜下腺混合瘤:同期摘除頜下腺;腮腺混合瘤:腮腺淺葉或深葉同期摘除,保留面神經。

用藥原則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體質差或并發(fā)感染者常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于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后感染嚴重或有并發(fā)癥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輔助檢查
  1.對于臨床表現較典型,術前診斷已較明確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鑒別診斷較困難者或疑有惡變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C”,其中同位素掃描或ECT檢查,同位素鑄在瘤內有無濃聚是混合瘤與腺淋巴瘤之間的一個重要鑒別指標。

療效評價
  1.治愈:腫瘤全部切除,切口基本愈合。 2.好轉:手術切除不徹底,深部腫瘤有殘留。 3.未愈:未行手術治療,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38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