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科棕竹屬,又名觀音竹。原產(chǎn)于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特征
常綠叢生灌木。莖圓柱形,不分枝,有節(jié)如竹,上具褐色粗纖維質葉鞘,如棕狀。葉集生莖頂,革質,濃綠而具有光澤,掌狀深裂,裂片4~10枝。雌雄異株。
習性
喜溫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度,冬季應該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溫。
繁殖
一般分株結合翻盆進行,選擇叢大株密的植株,先將植株從盆中托出,接著用利刀將株叢分成若干叢,分切時要盡量少切根系,并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后重新上盆,澆透水后置于半陰濕潤的場所,并經(jīng)常向葉面噴水,待恢復生長后便可轉入正常的養(yǎng)護。
種在秋季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于盆中,冬季移入溫室,第二年春天出苗。
水培養(yǎng)護要點
1:耐陰但光照過弱時易產(chǎn)生黃葉,通風不良時孳生寄生蟲。
2:生長期應經(jīng)常向葉面噴灑水分
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
宜盆栽洗根。棕竹的根系質地比較堅硬,水培后不易爛根,但萌生新根較慢,越需要一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