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后接茬栽培蘑菇,不僅可以增加冬閑稻田收入,還有利于改良稻田土壤,培肥地力。
配料發(fā)酵。每畝用稻草10噸、干牛糞8.7噸、過磷酸鈣165公斤、石膏粉270公斤、民素82公斤,進(jìn)行預(yù)堆料。先把干牛糞粉碎過篩,預(yù)堆1天,再一層稻草一層糞堆料,堆長8米,寬1.5米,高1.5米。從第二層開始,每鋪一層稻草澆1次水。堆好后上面用塑料薄膜覆蓋。然后進(jìn)行5次翻堆,間隔天數(shù)依次為7天、6天、5天、4天、3天。第一次翻堆時均勻加入全部尿素,適當(dāng)噴水,以手握料時指縫間有6-7滴水滴下為宜。第二次翻堆時均勻加入全部石膏粉和過磷酸鈣,干的地方和四周料澆少量水。如果堆中出現(xiàn)環(huán)狀青褐色料,說明通氣不良,可以用木棍在堆上戳洞,改善通氣條件。最后一次翻堆,要求手握料指間有1-2滴水滴下,料松軟,呈棕褐色。
選地做畦。選擇背風(fēng)向陽、易于排水的稻田。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四周開深溝晾田。然后按畦寬175厘米、溝寬35厘米做畦。溝土打碎鋪在畦面上,使畦面呈龜背狀,曬干畦面表土。
下料播種。堆料下地前,畦面噴灑殺菌劑和殺蟲劑防治病蟲害,再蓋一薄層土。畦面中間鋪料,畦兩邊各留17厘米不鋪料,鋪料后耙平壓實。隔24小時后接種,行距、穴距均為8厘米,每畝用菌種約1320瓶。接種后在畦面上方30厘米處搭支架蓋塑料薄膜和草簾,也可以在畦面上蓋3厘米厚的稻草。
管理出菇。接種后3-4天內(nèi),每天早晚將畦兩頭薄膜掀開通風(fēng)1-2小時。如果氣候干燥,一星期后料面干白,需適量噴水。接種后12天,料面覆土。冬季遇連續(xù)低溫,晴天中午將草簾掀開,提高膜內(nèi)溫度。春夭氣溫突然升高時,白天將薄膜掀開散熱,僅蓋草簾遮陽。出菇期間每畝用1.5公斤氯化鉀加150公斤水噴施,以提高菇質(zhì)。收過2-3潮菇后,用煮沸消毒過的牛尿加水配成RH值為8的尿液噴施,以促再出菇,提高菇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