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yǎng)牛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 一些 養(yǎng)殖戶特別喜歡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本來很輕松便可以解決的小問題最后卻成為棘手的問題。今天介紹養(yǎng)牛3種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養(yǎng)殖戶朋友看完肯定會直言既簡單又實用!
1、牛采食量減少
養(yǎng)殖戶看到牛采食量減少第一反應便是生病了,不過更多時候牛采食量減少卻是飼養(yǎng)管理的原因,如果飼養(yǎng)管理得不到改善無論怎么治療牛的采食量都不會恢復。當發(fā)現(xiàn)牛采食量減少時應首先考慮最近是否更換飼料、喂量是否過大、氣溫是否適宜等,排除以上飼養(yǎng)管理因素外再考慮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采食量減少。
更換飼料引起牛采食量減少。當需要更換飼料時應逐漸進行過渡,第一天可喂90%原飼料和10%新飼料,而后每天減少10%~20%原飼料喂量,并增加10%~20%新飼料喂量,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更換飼料對牛帶來的各種影響。若突然更換飼料引起牛采食量減少,可換回原來的飼料,或者減少飼料喂量,并予以一些健胃藥物和益生菌制劑促進牛的消化能力,等牛食欲好轉時再增加飼料喂量。
喂量過大引起牛采食量減少。飼料喂量過大牛吃的過飽肯定會影響下次飼喂時的食欲,通常情況下牛日糧干物質量一般占體重的3%左右,具體需要養(yǎng)殖戶根據(jù)牛的品種、大小及飼料質量等進行摸索,飼喂時嚴格把控飼料喂量,寧可讓牛吃個八九分飽也不可讓牛吃得過飽,每次飼喂后2小時應將飼槽內的剩料清理出來,這樣對保持牛的食欲有較大的幫助。當飼料喂量過大引起牛采食量減少時,首先應適當減少飼料喂量,并予以一些健胃藥物和益生菌制劑促進牛的消化能力,等牛食欲好轉時再恢復至正常飼喂。
天氣原因引起牛采食量減少。當牛舍氣溫過高時會嚴重影響牛的食欲,牛的采食量會大幅降低,很多牛到了夏季膘情都是不長反降,對此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想辦法降低牛舍溫度,并適當調整飼喂時間,盡量選擇早晨及晚上涼爽時飼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給牛多喂一些青綠多汁飼料,及在飲水中添加清瘟敗毒散和電解多維。
2、牛腹瀉
牛腹瀉在不少養(yǎng)殖戶眼中是大問題,看到牛腹瀉后二話不說先給牛打上幾針抗菌藥物,例如慶大霉素、痢菌凈或磺胺類藥物等,對于細菌性腹瀉打抗菌藥物確實有效,可牛腹瀉并不全是細菌引起,還有可能是物理性腹瀉、消化性腹瀉、中毒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等等,有些腹瀉盲目使用抗菌藥物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物理性腹瀉。就是牛吃了含水量較大的飼草飼草或飲冷水、趴在冰冷的地面造成胃腸蠕動加快所引起,這種情況下只需要想辦法降低飼草飼料中含水量,不讓冷水或冰冷的地面刺激牛的胃腸便會好轉。
消化性腹瀉。就是牛采食較多的精料或奶類飼料等,消化系統(tǒng)不能對所采食飼料進行完全消化吸收,進而刺激胃腸蠕動加快排出稀便,這種情況下首先應停止飼喂把牛餓上一天,等牛把胃腸內的飼料排空基本上就好了,其次可適當給牛一些健胃藥物和益生菌制劑,以促進牛的消化能力,最后則是要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冬春季節(jié)飲溫水),并可在飲水中加入適量口服補液鹽,防治牛因腹瀉而脫水。
中毒性腹瀉。牛吃了毒草或霉變草料等,在毒素的刺激下胃腸蠕動加快便會出現(xiàn)腹瀉,這是牛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表現(xiàn),對此可灌服硫酸鎂、硫酸鈉或人工鹽等緩瀉劑加快毒素的排出,同時給牛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VC注射液等防治脫水、加快恢復,并配合肌內注射阿托品緩解中毒癥狀。
寄生蟲性腹瀉。牛消化道出現(xiàn)大量絳蟲、線蟲及球蟲等寄生蟲時,寄生蟲蠕動對消化道的刺激、寄生蟲對腸粘膜的破壞以及寄生蟲釋放毒素等多重因素,均可使牛出現(xiàn)腹瀉,牛寄生蟲腹瀉多為長期表現(xiàn),而且會伴隨食欲下降、營養(yǎng)不良、毛焦體瘦等表現(xiàn),驅蟲后腹瀉癥狀多會得到緩解。
3、牛肢蹄病
牛肢蹄病一直是奶牛及育肥牛的一大困擾,不少牛因肢蹄病而慘遭淘汰,給養(yǎng)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在不少養(yǎng)殖戶的感覺中牛肢蹄病一直反反復復難以治愈,肢蹄病真的這么難治嗎?其實不然,大家只要找到肢蹄病反復發(fā)作的原因就比較容易治療了,肢蹄病反復發(fā)作的原因沒有得到改善,這種情況下即便治好了過不了多長時間還會復發(fā)。
牛腐蹄病和蹄葉炎。這兩種病多數(shù)時候會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例如牛發(fā)生腐蹄病不能得到及時治療便會出現(xiàn)蹄葉炎,患牛輕者蹄部腐爛、紅腫,重者會有強烈的痛感、出現(xiàn)跛行,養(yǎng)殖戶常規(guī)治療辦法便是修整蹄部、抗菌、止痛等,可一段時間后牛便又會發(fā)病。牛腐蹄病和蹄葉炎的發(fā)病原因多與圈舍潮濕有關,養(yǎng)殖戶應及時清掃圈舍糞污,開窗通風降低圈舍濕度,定期采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蹄部進行清洗消毒,只要圈舍地面干了牛便不容易發(fā)生腐蹄病和蹄葉炎。
牛關節(jié)炎。其發(fā)病原因較多,主要有飼料酸性較大、地面過硬、圈舍濕冷等等,患牛主要表現(xiàn)為坡行、站立困難、關節(jié)腫痛等,養(yǎng)殖戶一般做法便是給牛注射安痛定或萘普生等進行止痛,青霉素、頭孢噻呋鈉等進行消炎,地塞米松等進行輔助治療,這種治療方法當時確實非常有效,可十天半個月過去牛又會發(fā)病。在筆者看來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將牛牽出去曬曬太陽,而且最好讓牛在干燥的沙土地面上,同時若飼料酸性較大的情況下應添加小蘇打中和酸性,這樣曬上一星期患牛大多都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