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措施不當 疫苗不合格,保存不恰當,使用操作不規(guī)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都會嚴重影響免疫效果。
應對措施:使用合格的疫苗,注意恰當保存,規(guī)范使用方法;不要照搬書本上的程序,要根據(jù)本地、本場疫情實際,選擇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情況下,無豬瘟疫情的地區(qū),子豬60日齡時,使用豬瘟兔化弱毒凍干苗免疫接種1次,維持至出欄;在豬瘟病情少、污染程度低的地區(qū),子豬以免疫2次為宜,即21~25日齡首免,60~65日齡2免,1年內(nèi)不再重復注射;豬瘟病毒感染嚴重的地區(qū),應對子豬進行超前免疫。
預防用藥錯誤 抗菌素中的卡那霉素、磺胺類藥物等,對肌體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影響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注射前,錯誤地使用這些藥物或含有這些藥物的飼料添加劑,會導致肌體白細胞減少,從而影響肌體的免疫應答。
應對措施:免疫接種前后各10天內(nèi),不得使用卡那霉素、磺胺類藥物或含有這些藥物的飼料添加劑。
豬群來源混雜 有些豬場的豬群來源于不同的地區(qū),子豬日齡不同,是否免疫以及免疫的效果都難以確定,如果混有帶毒的病豬,混群后即會發(fā)生感染。
應對措施:規(guī);B(yǎng)豬場應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堅持自繁自養(yǎng);新建豬場確需從外地引進子豬時,一定要跟豬源地獸醫(yī)部門取得聯(lián)系,選取經(jīng)過豬瘟疫苗免疫的子豬,引進后要留出1~2周的隔離觀察期,發(fā)現(xiàn)可疑子豬,及時采取措施。
垂直感染危害 豬瘟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垂直感染,導致流產(chǎn)、死胎、畸形胎及產(chǎn)后數(shù)日的弱子豬死亡,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
應對措施:種豬每年應加強免疫1次。為了克服母源抗體的干擾,斷奶子豬可注射3~4頭份豬瘟疫苗。在豬瘟常發(fā)地區(qū),可用超前免疫的辦法保護子豬,即在子豬出生后哺乳前,注射1頭份豬瘟疫苗,注射后2~3小時再行哺乳,60~65日齡時再接種1次。
臨床診斷困難 使用疫苗免疫后,豬瘟的發(fā)生率雖然明顯降低,但仍然有豬感染豬瘟,只不過癥狀趨于溫和,呈現(xiàn)非典型性或溫和型。同時,牛病毒性腹瀉病毒與豬瘟病毒密切相關(guān),兩者有共同的抗原,牛病毒性腹瀉病毒也可導致豬死產(chǎn)和新生子豬死亡,小豬的臨診特征和大體病變與感染慢性豬瘟相似。因此,臨床上出現(xiàn)非典型病例時,很難確診。
應對措施:注意搞好豬群豬瘟抗體水平檢測,及時補注豬瘟疫苗。規(guī);i場對疑似發(fā)病豬要做好豬瘟兔體交互免疫等實驗診斷,以便于準確判斷是否感染豬瘟病毒。